学校首页|| Engh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夯实理科支撑,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

【来源:夯实理科支撑,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 | 发布日期:2023-11-30 】

理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探索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全面提高理科支撑水平,谱写出人才培养新篇章。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流师资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回归初心,把师德师风作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性工作,努力培育一流师资。学院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2019年自开展“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以来,涌现了以潘小青老师、范丽君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德艺双馨的模范教师队伍。学院以教学竞赛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近些年来,学院先后获批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2个,江西省高校金牌教授2人,江西省高校金牌青年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6人,清江教学名师2人、培育计划人选3人。荣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

二、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一流“金课”

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最重要的方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始终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协同多环节多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翻转式、探究式、讨论式、协作式等教学方式,形成具有理学特色的课程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学校“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另外,为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学院扎实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建设,以课程为载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2019年以来,《诗情画意的光学》《高等数学(一)》《大学物理实验》3门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高等数学(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一)》等15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课程为校级开放课程,20门课程立项为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三、以教材建设为突破点,深化一流教研

教材是教学之本,一本高质量教材是一所学校、一个专业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在教材建设和教改教研立项等方面,提前部署,精心策划,明确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分级和分类进行教材建设。学院每年都会重点讨论提高教师投入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整体提升学院建材建设和教改教研的水平等问题,在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近些年来,学院公开出版教材10部,其中“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近5年,立项各类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8项,其中省级12项。发表教研论文32篇,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

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流专业

提高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是提高学生学科专业归属感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保障。学院围绕基础学科,以数学和物理电子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凝练学科建设方向,积极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努力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提升数学和物理电子学科的内涵建设,数学和物理学科获批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学科列为学校博士点培育学科。通过学科带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近两轮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均排名第一,2022年通过省一流本科专业验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近两轮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由第9名上升到第5名,取得了明显进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成效不断提高,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获得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2023届电科1班升学率达到55%。

五、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理学院不仅承担了全校的数学、物理类公共基础课教学,还积极组织和培训全校学生参加大学生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物理实验与制作创新竞赛等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科支撑。并以此为抓手,提高了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5年,理学院教师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16项,省部级奖项800余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1项,二等奖19项,连续5年江西省高校排名第1。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成绩一直处于江西高校第一方阵。健美操队连续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3年杭州亚运会表演,是全国唯一一支同时进入奥运会、亚运会和冬奥会现场表演的队伍。

一直年来理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将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攻坚克难、激发活力,强化理学支撑,持续助力学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