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讲:“当代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与新时代同向前行”。正值建党102周年之际,为传承建党百年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做好事,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心铸魂· 致知行·建新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1日在赣州市寻乌县留车村展开基层社会实践活动。
溺水警钟时常鸣,安全时刻记心中
近期,全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迎来了暑假,夏日炎炎,在清凉的水中畅游,对假期中的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防溺水宣传刻不容缓。因此,实践队员于寻乌县留车村新时代文化实践站组织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
本次防溺水安全宣讲采用PPT讲解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用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带领小朋友学习防溺水知识。实践队员认真、详细地向小朋友们讲解了在水边玩耍的危险性,特别强调了严禁到池塘、水库、河流、井水等危险水域玩水、游泳,要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提高警惕,让小朋友充分认识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
舞动精彩,“艺”绘未来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丰富留车村的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在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结束后,由孙振轩带领对舞蹈感兴趣的小朋友前往舞蹈教室学习街舞,而其余的小朋友则在古家云和王智勇带领下学习唱歌和弹钢琴。
伴随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整齐的脚步声、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钢琴声绵绵不绝,面对小朋友的积极主动,实践队员柏思君表示:“小朋友们太可爱了,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也格外积极,孙振轩同学教得也特别好,他非常认真指导地指导小朋友们,也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小朋友。在我们有所收获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带给小朋友们欢乐。”
倾听群众的声音
7月1日下午,为了解留车村产业发展情况,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主要针对近几年留车镇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房屋安全、饮水安全、文艺活动、返乡人员七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开展实地调研访谈。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年留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为留车村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里面不仅有图书馆、书法室、多媒体放映厅为孩子们提供娱乐场所,更有健身房为孩子们提供锻炼场所,以守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当地的医院能够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药品的价格比较实惠,学校也开设了许多新的课程,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
同时实践队员通过交谈得知留车村两大产业园的发展情况,两大产业园其中一个为百香果园,由村民集资建设而成,拥有果树约有几百株,这一果园作为留车村的一个特色产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就业难的问题,更团结起了村民,一同为了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努力奋斗!这两大产业园的发展也为留守农村的老人们提供了工作以保障生活需要。
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为了培养青年的劳动观念,激发青年劳动的热情,使青年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实践队员跟随留车村村民走进水稻田间,体验农耕劳作。
到达目的地后,为有效去除杂草,村民带领实践队员学习如何辨认水稻中的杂草,认真听村民讲解完杂草和水稻苗的区别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脱掉鞋袜、卷起裤脚、走进田埂,低头寻找隐藏在水稻中的杂草。
“哇,这边的水稻田好深啊”“我找到杂草了”“来这边,这边我看到很多杂草”,在实践队员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与欢笑声中,农耕活动接近尾声,尽管每一位实践队员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实践队员唐朝感叹道:“在到达水稻田之前,我没有想象到水稻中的杂草和水稻长得这么像,幸好有叔叔帮助我们辨认,尽管有点累,但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棒、很新奇的体验。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到基层中去,去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去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去基层中干实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理论用于社会实践中,把“学习”与“宣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青年之力量赋能红色基因传承和乡村振兴。